关注!“3+1+2”高考模式已成主流,新高考是自由还是挑战?
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昨日(23日)相继发布了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到2021年,初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2018年高考改革,首先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由选择三门科目并且将录取依据从高考分数拓宽到了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个维度来判断学生,新高考改革一经推出就广受热议,但却立刻遇冷,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等九个省份明确提出推迟实施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模式?和现行高考“3+X”且文理分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不同的是,新高考使用的是“3+1+2”模式,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普通高校将依据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两依据、一参考”。
毫无疑问,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魔咒将正式被打破。
对于旧高考来说,面临的选择,应该是上大学该选择什么专业。新高考模式的出现,把这个选择提前了,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提前去面临什么“3+X”的选择,这些选择牵扯到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会不会有点太早了?对于这样的选择,不禁想问一句,学生会选择吗?
这些年,学术界、包括大众对“高考”这一话题的争议从未断过,尤其是反对应试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高考要不要取消呢?主流的意见还是觉得高考是有必要的;但是,高考也是需要改革的,它需要与时俱进。现在的新高考就是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过去高考本身的一种改良和升级。
现在学生高考,很多都是家长帮着选学校,选专业,甚至考研究生也是。就目前整个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包括对学生培养的一些资源配置都做的不够。很多学生甚至已经脱离社会了,对社会不了解,对科技发展也不了解,知道的就是自己所学的那几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新高考”模式选择的时候一定是盲目的,他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或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来支撑他所做出的选择。新高考改革模式是自由还是挑战?
新高考综评系统实施后,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对学生作出了考核。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才能融入社会,才会有更广阔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更多专业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当一个孩子对自己选择的知识感兴趣了,他就会愿意学习;有目标了,就不会再觉得学习枯燥、无聊。
新高考在对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上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看考试的分数,还能够把高考阶段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通过一种方法显示出来,供大学录取学校去参考。新高考的3+X的政策,由各省自己定,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不那么偏科,使学生能够综合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学习倾向去选择自己适合的科目。
那么,问题来了,安徽省新高考将会以怎样的模式进行改革?这一切最终要以省教育厅发布为准!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我们也期待安徽省新高考,能吸取各方改革的经验,给考生一个满意的答卷!
“新高考”模式解读在“3+1+2”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和历史的学科地位将得到极大地突出。
与此前两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实施的“3+3”模式不同,“3+1+2”模式在保留学生一定选择性的同时,将扭转考生弃难就易、扎堆选择带来的个别学科遇冷和选考人数过低等问题。
01“3+1+2”模式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3”
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
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全国统一试卷,不分文理科。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全国统一试卷,每门满分150分,共计450分,不分文理科,成绩当年有效。
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安排进行。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适当分开,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
夏季统一高考按“两依据一参考”进行,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夏季高考招生按院校专业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高职院校按文化素质加职业技能的招生录取方式,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
全省统一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从2018年秋季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考内容范围为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
合格考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5月和12月。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首次参加考试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高一年级考试科目原则上不多于4门,高三上学期结束前需完成全部合格考。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应在相应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
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共有6个科目,学生根据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从以上6个科目中选择3个参加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中,应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科。共有12种组合)
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什么时候确定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
选择考如何考试
选择考从2021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普通高中在校生只能在高三年级参加选择考。
选择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每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物理历史以原始分呈现
选择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以原始分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
其余4科按等级赋分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其余4科成绩按照等级赋分办法以转换分的形式呈现,并计入考生总成绩。
等级赋分的规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不含缺考及因违纪作弊已被取消该科成绩的人数)。
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则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85~71,那么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解得, T≈80.33;
四舍五入后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赋分成绩为80(图2)。
转换示意图
2021年起,高等学校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普通高校依据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考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本科院校招生实施“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院校招生继续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THE END --
“新高考”自由?还是挑战?
期待你的见解
评论区见!
识别二维码加柚子姐
获取更多报考干货
▼
加入安徽新高考群,了解更多实时资讯
专业高校名师为您解答
丨部分图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高考直通车、人民日报,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后台联系进行删稿处理。
丨转载稿件请联系客服微信:m15375211807(柚子姐),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对于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我们将依法追究责任。
丨编辑:指南君